当前位置:盒饭小说 > 其他小说 > 七零年代:天降福宝种田忙 > 第1328章 崔镇长的邀请

第1328章 崔镇长的邀请
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    虽然家里说万事都好,而且易玉琴怀这个孕舒坦得很,几乎就没有吐过,饮食也没有受影响,全都是聂卫平代为受过,但芽芽还是特别留意电话和来信。

    国庆后第一个正常班,收发室还真送来了一封信。

    芽芽才瞄了一眼就听见有人喊着‘我媳妇要生了’嗷嗷叫的抱着个人跑进急诊室。

    产妇出现见红、破水症状,可以挂急诊产科,有些医院没有专门的产科,可挂妇产科。

    人显然是着急上火给跑错了。

    急诊外科最靠近大门,也经常接待跑错科室的,所以都是不慌不忙的先接了过来,有人去隔壁喊小虎。

    一切有条不絮,产妇忽然咳嗽了几下。

    急诊科所有在场的医生都吓了一跳,只要手上没活,甚至给其他患者缝针的医生都呼啦啦的先靠了过来。

    宫缩到胎儿分娩的这一段时间里,医生最怕产妇咳嗽,因为分娩阵痛的时候不会出现咳嗽等生理表征。

    如果在产前或者产中遇到产妇忽然咳嗽不止,就怕是并发了羊水栓塞。

    羊水栓塞就是羊水进入母体的血液循环引发的心源性休克,呼吸衰竭等一系列炎症和过敏反应。

    先前预兆就是咳嗽,寒颤。

    产妇也给吓着了,颤颤巍巍的问:“医生,我有事吗?”

    芽芽说:“你憋着不咳试一试?”

    要是能憋住就是单纯的嗓子不舒服或者别的原因,憋不住开始抢救吧!

    全场寂静无声,眼神直勾勾的等着

    。

    产妇先按奈不住,老实交代说:“我刚才只是呛了口水”

    人总算是平平安安的去了妇产科。

    芽芽坐下来摸出信件时还想着回去后要给三哥挂个电话,得让人注意下咳嗽的情况。

    找三嫂容易得多,但对孕妇说这些事不好。

    直到开始看信,芽芽的心思都还挂在家里人。

    崔镇长的信?

    她翻回去又对了下寄件人,这才开始看信。

    信里固然开头要寒暄一遍,另起一行后却直入主题。

    镇医院领导还有一年面临换届。

    需要指派的医院院长现在并没有合适的人选。

    崔镇长邀请芽芽回镇医院任职院长。

    当然,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慢慢考虑。

    回去以后,芽芽去找李敬修,把信给他看。

    两人商量了一晚上。

    芽芽并不准备瞒着老李家,所以两年轻人在客厅里说事的时候,老李家人也听了个全程。

    刘秀珠跟李岳山一直等着儿子回来,等人坐下就问。

    “芽芽要是后年决定回到老家,那你们两个又要分隔两地?”刘秀珠忧心忡忡的问。

    她虽然没提起,但已经开始计划明后两年就让两孩子结婚了。

    老话说得好。

    成家立业,先成家后立业,况且两孩子在事业上也各自有一番作为。

    两家更没有钱上的顾虑,结婚那是水到渠成!

    刘秀珠眉头皱得更紧,“你好不容易回来,芽芽再回去几年,两人又不在一处,咋办?”

    但那是芽芽的家乡啊,她的亲人都在那,人

    家要想回去也拦不住。

    李敬修笑着说:“妈,放心吧,我们两已经商量好了,她要真想回去,我也跟着申请过去,哪怕一个在省城一个在镇上也不会离得很远。”

    李岳山也表了态度。

    “在哪都一样,而且那地儿也算咱们家第二个老家,熟得很。”

    刘秀珠的忧虑便散了些,问儿子,“那现在芽芽心里有想法没有?”

    李敬修也如实回答,“早着呢”

    人的想法会变的,所以他们决定慢慢想。

    夫妻两只觉得果然是年轻人的心性。

    李岳山看了儿子一眼道:“你妈的意思是可以慢慢想,但最好腾出半年的时候来打点,不然到时候我们一大家子过去太仓促”

    李敬修一顿,“爸,妈,你们也要去?”

    刘秀珠笑了,“小时候是你随着我们走,大了是我们跟着你走,不然你们两跑那么远过日子,我们单独留在这里也没意思”

    她笑着跟李奶奶说:“那地方和咱们饮食差异不算特别大,京都受鲁菜的影响比较大,但好些个菜我在北方吃着味道也差不多,像咱们的烧茄子就是那边地三鲜的改良版。听说京酱肉丝最初也是那地方传来的菜,炸酱面口味我吃着也都还行”

    李奶奶便笑着点了点头,“一辈子没出过老京都,去看看也好”

    李岳山便跟儿子说:“咱们家态度也一致,你们两要回去黑省发展,到时候我跟你妈就提前半年过去打点,你妈处置产业

    也需要时间。”

    到时候他们提前都帮小两口打点好了,人过去以后除了自个事业长辈帮不上忙,衣食住行上一点都不用操心。

    李敬修动容,“谢谢爸妈”

    刘秀珠疼惜的拍了拍儿子,李岳山则说:“在大地方未必就能出人头地,小地方未必就是一事无成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那年代号召知青下乡,自然可以填补农村劳动力的不足。而且能够将自身的知识见闻在农村得到施展的机会,从而带动农村的发展。”

    “更大的收获就是对于自己心性和能力的提升,不经过艰苦哪里知道现在的一切是多么的美好。”

    李敬修就顿了顿,有得享受为什么要吃苦

    李岳山就轻轻打了儿子一下,“因为要为未来做准备,日子好过了人就容易懒惰,就开始不用心,开始想为所欲为。人如果没有忧患意识,就容易放纵自己”

    他扭头问媳妇,“我刚才说到哪了?”

    刘秀珠:“下乡”

    接上话以后,李岳山组织了好一会语言,“上山下乡带来的锻炼,让无数的青年对于建设祖国的决心更加坚定,在未来他们在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都不会选择退缩!”

    “我跟你妈身上都有敢打敢拼的精神,在困难面前绝不低头,以前的困难生活带给我们的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。”

    李岳山絮絮叨叨,其他人注意倾听,时不时的补充一两句。

    一家五口愣是说到了后半夜才各自

    散开睡觉。

    隔天刘秀珠又去找了芽芽说了些贴己话。

    李敬修也在,只不过是把昨晚听的大道理再听一遍而已。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添加书签